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稅收作為國家治理的核心工具,其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淮安市稅務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扎實推進數智賦能、法治強鏈、治理提質“三大行動”,為淮安高質量發展構建堅實稅務支撐。
數智賦能,打造智慧稅務新“引擎”。全會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市稅務局將依托“數據驅動治理”與“智慧優化服務”兩大維度協同發力,持續釋放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紅利,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一方面,深化稅收大數據在經濟研判、稅源管理中的深度應用,升級“稅眼看淮”分析品牌,圍繞重點產業發展、經營主體動態等關鍵領域拓展分析廣度與深度,為市委市政府制定產業政策、調控經濟運行提供精準數據支撐;另一方面,構建全流程數智化服務體系,優化升級便民服務載體,推動辦稅服務向智慧化、便捷化、個性化轉型,讓“數字辦稅”理念貫穿稅收服務全過程,切實提升經營主體辦稅體驗與獲得感。
法治強鏈,筑牢公平營商新屏障。全會強調,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市稅務局將聚焦法治能力與執法溫度提升,持續優化政策執行機制,完善法治裁定中心職能,推動政策執行“一口進出、一個尺度”。針對先進制造業、平臺經濟等重點領域,推出“一企一策”合規指引,推廣“說理式”執法、“聽辯式”審理等柔性管理方式,既防風險,又護發展。同時,拓展“智慧監督碼”應用場景,實現對涉稅中介、商會、重點企業全覆蓋,以監督促公正,以法治護公平。
治理提質,構建協同共治新格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完善地方稅、直接稅體系,健全經營所得、資本所得、財產所得稅收政策,規范稅收優惠政策,保持合理的宏觀稅負水平”,這就要完善落實好各項稅收政策平穩運行的保障體系。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環境中,市稅務局將以提升稅收協同共治能力為途徑,實現稅收與經濟社會的良性互動。接下來,市稅務局將從統籌資源、防控風險、凝聚合力三個層面發力,提升稅收治理現代化水平。在統籌資源上,聚焦稅源培育與征管效能提升,統籌推進重點領域稅源建設,完善稅收保障機制,夯實地方財力基礎;在協同共治上,深化稅務網格與社會治理體系融合,健全稅費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在風險防控上,構建重點領域稅收風險長效防控體系,加強與多部門協作聯動,破解稅收治理難點問題,形成共治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