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將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納入“353”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重點培育,以“項目招引建設、產業布局優化、科技創新驅動、配套服務完善”為核心,通過差異化布局、全鏈條協同和政策紅利釋放,加速打造產業高地。
一是政策賦能。我市立足發展大勢,圍繞加快培育“353”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進行決策部署,聚焦打造500億級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發展目標,大力推進高端仿制藥、創新藥開發及產業化,統籌發展醫療器械、生物醫用耗材、醫學影像設備、治療設備等產品,并積極發展特醫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產業。出臺《淮安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實施方案》,配套“十個一”運行機制,從土地、資金、人才到審批服務,全面提供要素保障。聚焦產業鏈上下游精準發力,不斷加大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項目引進和建設力度。隨著修正生物醫藥產業園、沙奇科技有限公司醫用新型熱敏材料、星縱橫生物科技漱口水研發及產業化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產業發展動能持續增強。今年,在建的重特大產業項目達34個,為淮安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二是載體升級。園區是企業落地生根、成長壯大的重要載體,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我市現有2個生物醫藥相關園區,分別是清江浦區的淮安生物醫藥產業園和淮安工業園區。目前,淮安生物醫藥產業園已入駐生物醫藥企業、醫療器械生產企業8家,涵蓋原料藥、制劑、醫療器械多個領域的200億級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雛形初顯。淮安工業園區已有威凌生化、潤安制藥等5家化學藥原料生產企業,成為我市化學藥生產所需原料的主要供應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技術、資金、人才等各類要素的天然集聚地,淮安生物醫藥產業園和淮安工業園區“筑巢引鳳”的成效正日益顯現,推動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向更高水平邁進。
三是創新突圍。天士力帝益藥業連續3年研發投入占比超過15%,擁有專利超200項,其降壓藥賴諾普利氫氯噻嗪片、治療前列腺癌藥氟他胺片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錦喬生物申報了中國第一株自主研發的嬰幼兒可食用菌株——鼠李糖乳酪桿菌MP108B并獲批,打破了嬰幼兒“洋菌株”長達十余年的技術壟斷局面,標志著中國嬰幼兒益生菌菌株本土化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平安醫用設備新研發的300系列縫合針產品在安全性上取得極大提高,質量直追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2024年我市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規上企業達77家,產業集群內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智能工廠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個,獲評國家綠色工廠3家,形成從基礎研究、臨床前研究到產業化生產的完整創新鏈。
從“淮安制造”到“淮安智造”。隨著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加大、產業布局逐步擴張,我市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正以創新為筆,推動研發成果加快轉化為新產品、生產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