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持續推進跨部門、跨區域農資市場整治,截至10月底,共查處農資違法案件23起,持續發力護衛農資安全。
一是“抽檢+預警”,為產品質量裝上“監測雷達”。全面開展秋季農資市場執法檢查與抽檢,構建“風險預警”機制,動態調整抽檢“靶向”,加大對無證經營農藥、假劣農藥和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打擊力度。截至10月底,全市累計檢查農資經營門店2086戶,對不合格產品及時查處,讓“問題農資”無處遁形。
二是“治理+引導”,為產業升級鋪設“快速車道”。聚焦肥料“登記許可、生產記錄、標識標注”等關鍵環節,重點對肥料生產企業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并引導企業從供給側推動產業升級。今年以來,已開展對長鹿肥業、綠金豐環能、科領生態等企業現場檢查和指導,推動產業鏈升級,為農民提供更多優質選擇。
三是“執法+普法”,為農資經營植入“法治芯片”。多部門緊密聯動,在對農資經營主體開展執法檢查的同時,開展農資普法宣傳。截至10月底,執法人員履行“法治輔導員”責任,現場發放《農資選購明白紙》2000余份,持續提升群眾識假辨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