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聚力打造人才發展福地、產才融合高地。從暑期實習實踐到就業創業安家,淮安用一場場“雙向奔赴”,讓青春夢想與城市發展共振共鳴。
播種夢想,暑期實習鋪就青年成長“快車道”。2018年6月,團市委發出淮安大學生暑期實習活動的第一個“召集令”。2025年6月,“崗位征集”的公告一發布,1300個涵蓋市直和縣區機關、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國有企業以及大型民營企業的優質崗位便迅速集結完畢。截至今年6月底,來自4個國家、400余所高校的2000余名淮安大學生向心儀的崗位表達了向往之情。從2018年的177個工作崗位,到2025年的1300個工作崗位。我市持續深化與金融機構、重點企業聯動。崗位不再是簡單的“體驗”,而是力求精準匹配學子的專業與城市需求,讓每一次暑期實習都成為“真刀真槍”的實戰歷練。
引鳳扎根,深度感知打通就業“最后一公里”。為讓大學生愿意選擇淮安、扎根淮安,7月31日至8月3日,2025年“引才工作站”高校淮安行暨百名碩博暑期總理故鄉社會實踐活動舉行。學子們深入淮安多家重點企業,切身感受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強勁發展動能。同時,市人才中心積極對接在淮大中專院校,深化全市重點企業與高校院所交流合作,推進雙方進一步協同發展。通過加強實習實訓,有效提升在淮大中專院校學子留淮意愿。市、縣兩級人社部門精準實施“雙進”行動,組織在淮學子走進重特大項目現場觀摩;設計企業人才需求表,與在淮重點企業對接溝通,充分了解企業用人需求,并組織企業HR走進校園開展招聘宣講,邀請職業規劃講師走進校園開展職業規劃講座,切實加強在淮大中專院校學生就業指導,不斷提升學生生涯規劃能力;持續向在淮大中專院校學子宣講留淮就業創業人才政策,營造“知淮、愛淮”的濃厚氛圍,有效促進在淮學子留淮就業創業。截至目前,我市已組織在淮大中專院校學生4100人開展本地產業實踐活動。活動期間,根據專業與產業分類,精準安排師生觀摩重特大項目及重點企業共11場。同時,組織重特大項目企業負責人、職業經理人等走進各院校對口院系,開展招聘宣講、產業發展與職業規劃講座、人才政策推介等活動13場,實現校企資源的精準對接。
留鳳騰飛,全周期政策體系構筑人才“強磁場”。以“真金白銀”與“暖心服務”構筑人才生態,是我市打出的引才留才“組合拳”。出臺“人才強市22條”“科技創新18條”“產業人才8條”;最高200萬元的購房補貼、7.8萬元生活交通補貼、最高6萬元的一次性就業補貼;免租金入住人才公寓3年或給予50%、30%租金優惠,公積金貸款額度最高可擴大4倍……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聚焦產才融合發展,堅持以產聚才、以才興產,加快推動人才引育留用與地區產業提質增效深度融合,推動產才“雙向奔赴”。圍繞企業創新與人才發展需求,我市創新建立“專員、專訪、專辦”人才服務機制,遴選千余名高素質人才服務專員深入企業開展系統摸排,建立人才動態需求清單。依托科技鎮長團人才資源優勢,建立“一產一團”對接機制,聘請140名科技鎮長團成員擔任企業技術顧問,助力企業對接科創人才。緊扣產業發展需求評價使用人才,樹立“誰用人、誰評價,誰需要、誰舉薦”導向,探索優化產業人才舉薦制度,通過制定舉薦企業評價標準、賦予企業人才舉薦權、提供高水平定制化人才服務等,增強企業育才用才動能、激發產業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加大對企業服務力度,“一企一策”提供人才招引、廠房選址、證照辦理等“一攬子”服務,以實際行動彰顯淮安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務環境最優、辦事效率最高”的“四最”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
從暑期實踐播種夢想,到畢業季精準引鳳扎根,再到全周期政策護航成長,我市以青春之名書寫人才與城市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