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突出“四個注重”,創新打造“六個同行”生態環保志愿服務品牌,著力構建志愿先行、全民參與的生態環保行動體系,為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淮安筑牢思想根基。
一是注重品牌建設,提高生態文明教育“引領力”。精心培育“六個同行”生態環保志愿服務品牌,組建以市民、網民、青少年、企業、職工、新聞媒體為核心力量的志愿者聯盟,同步設計品牌標志、統一志愿服裝、創作志愿者形象宣傳片及志愿者主題歌《攜手》,引領社會各界與生態環保同心、同向、攜手同行。截至8月底,聯盟志愿者人數已突破2萬人,累計開展志愿活動7萬人次,受益群眾達110萬人次,《攜手同心同行 共建美麗中國——淮安市打造“六個同行”生態環保志愿服務品牌》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案例》。
二是注重教學實踐,搭建生態文明教育“新課堂”。堅持生態環境部門與教育部門深度聯動,推動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在山陽湖小學等中小學推出“踐行綠色理念 培育生態新人”生態文明實踐系列課程,持續強化淮陰師范學院、淮陰工學院、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地高校聯盟支撐,支持大學生團隊研發“水鳥識別助手”小程序并榮獲全國大學生自然資源科技作品大賽特等獎。
三是注重全民參與,賦能生態文明教育“大格局”。依托“六個同行”生態環保志愿服務聯盟,將生態文明教育延伸至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各方面,匯聚起全社會共建共享的強大合力。針對東方白鸛在電線上筑巢、糞便腐蝕電線這一難題,深入實施“保護東方白鸛”全民科學計劃,為60余個東方白鸛巢穴安裝“小紅傘”。深入社區、走進家庭,開展“免費入戶測甲醛”服務,惠及100余戶家庭。邀請新浪微博“大V”走進污水處理廠,直播“生活污水如何變清水”全過程,吸引4.7萬人次觀看,話題閱讀量突破21萬。
四是注重豐富載體,增強生態文明教育“實效性”。利用“六五環境日”等重要節點,舉辦“與自然共生 與環保同行”“美麗中國我先行”等主題活動,組織開展公眾看環保、生態文明第一課等活動100余次,發放《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促進辦法》等宣傳資料2萬余份。積極運用新媒體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制作《水佳心安》《從這里看見美麗淮安》等宣傳片以及《我想要這世界》《天藍地綠水清清》等主題曲。融合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態理念,創作推出《環保三字經》系列作品,《“公民十條”環保三字經》榮獲全國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