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共淮安市委老干部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持續擦亮“銀發生輝·銀耀江淮”老干部志愿服務品牌,凝聚“銀發力量”,踐行“銀齡行動”,為淮安高質量發展貢獻“銀發智慧”。
強化統籌謀劃,激發“銀發智慧”。為推動全市“銀發生輝·銀耀江淮”老干部志愿服務品牌建設,市委老干局出臺老干部志愿服務“淮十條”——《淮安市老干部志愿服務實施辦法(試行)》,明確志愿服務的組織架構,規范志愿服務的形式內容,為老干部志愿服務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制定干部榮譽退休制度實施方案,為新退休干部舉辦榮退儀式,動員他們積極參與“銀發生輝”志愿服務。印發離退休干部“銀發生輝·銀齡行動”實施方案,指導各縣區、各單位結合實際,充分發揮老干部優勢作用。截至目前,全市打造老干部志愿服務特色團隊285個,發展老干部志愿者7537名。今年以來,全市離退休老干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700余次,服務群眾5萬余人次。積極開展“贊輝煌成就·聚‘銀發力量’”等專題調研活動,全市近萬名離退休老干部參與專題調研,提出各類具有建設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千余條,撰寫主題征文220篇。開展市直銀發人才服務基層專項行動,組織市衛健系統、農業系統、法院系統的銀發專家,赴鎮(街道)、村(社區)等開展志愿服務,廣受群眾歡迎,服務群眾1200余人次,提供各類咨詢建議900余條,發放農技指導手冊等200余份。
夯實平臺基礎,匯聚“銀發力量”。深入挖掘銀發資源,大力推動老黨員工作室、銀發人才庫、志愿服務特色團隊“三大平臺”建設,通過組織選拔、群眾推薦、個人自薦等方式,將有專業特長、經驗優勢的老同志吸納到志愿服務團隊中。目前,全市已創建老黨員工作室116個,吸納入庫各類銀發人才共計1046名。清江浦區組建“紅色輕騎兵”黨史宣講團、秦守臻工作室等,用“家鄉話”“土味話”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到群眾身邊;淮安區組建“老檢察”志愿服務隊、城區信訪工作室等,將矛盾糾紛化解在一線;洪澤區組建“老科協”助農志愿服務隊、仇應虎助農工作室等,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漣水縣組建許晴淮劇工作室、張木林書畫工作室等,助力文化傳播傳承;淮安經開區組建“老書記”志愿服務隊、王鄉工作室等,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建全省市場監管系統首家老干部志愿服務隊,開展百名離退休干部進百家企業活動,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市一院組建“杏林春”志愿服務隊,退休老同志重返服務崗位,在門診大廳導醫助診,為需要幫助的患者送去溫暖。
強化靶向培育,釋放“銀發動能”。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市委老干局鼓勵和支持各縣區、各單位打造有需求、接地氣、聚人氣的老干部志愿服務項目。據統計,我市先后精心培育全省最佳老干部志愿服務項目4個、全市最佳老干部志愿服務項目30多個,近百支(名)團隊和個人獲評省、市級最美老干部志愿團隊(志愿者)。持續深化“朝·夕緣”結對助才成長項目建設。組織我市各類老干部與“名校優生”、青年企業家、青年法官、青年教師等各類青年人才結對,構建青年人才之間的溝通聯絡橋梁,以老干部的經驗智慧助力青年人才成長進步。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00余名老干部、老專家與1000余名青年人才開展“一對一”或“一對多”結對,累計組織開展特色活動百余場。淮陰區開展“銀發紅領十百千工程”,依托全區10個老干部工作室,102戶離退休干部黨員中心戶、8個離退休干部“銀發生輝”志愿者團隊、15個日常服務團隊、千余名離退休干部志愿者投身基層,助力發展。盱眙縣深化離退休干部“趕大集”志愿服務項目建設,累計開展健康義診、法律咨詢50余場,幫扶幫教捐物近30萬元,開展免費義診及農技培訓等近百次,跟進參與招引落地項目3個,梳理招商建議43條。金湖縣實施“銀耀金湖·荷美共治”項目,組織老同志開展“一老一幼”送關愛下鄉、送文化下鄉、送科技下鄉等主題活動百余場,助力基層治理,共建“荷”美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