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宣示了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定決心。近日,淮安區以全會提出的“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為指引,圍繞“當龍頭、作表率”目標定位,謀深工作舉措,謀實具體項目,堅持學以致用,將全會精神轉化為攻堅克難、推動發展的具體行動,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確保“十四五”圓滿收官、“十五五”良好開局。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蹄疾步穩。全會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十五五”重點任務的第一條,體現出對“立身之本”的重視。該區聚力打造以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為主導,以鹽穴儲能貿易、電商物流為特色,兼顧綠色建材、綠色食品、現代教育裝備等優勢產業的“2+2+N”產業體系,全面梳理上下游關鍵環節,立足各板塊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堅持差異化競合、精準化發力,發揮優勢、凸顯特色,聚焦突破、錯位發展,加快引進一批技術領先、帶動性強的“鏈主式”“平臺型”重大項目,加速集聚“小而優”“小而美”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圍繞電子信息產業鏈努力實現上下游延伸,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加快推動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鹽化工、鹽穴綜合開發、高端紡織、生物醫藥等領域龍頭企業、創新型企業與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探索試行優勢企業主導、產業聯盟協作等組織模式,推動企業以委托開發、合作開發等方式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項目,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推動該區產業體系向新圖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可感可及。全會對“十五五”時期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促進區域聯動發展、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等作出具體部署。該區瞄準建設“中心城市核心區、江淮先行核心區、樞紐經濟承載區、全域旅游示范區、文明和諧幸福區”目標,積極推動人口、產業、城鎮融合協同發展,優化空間布局,編制69個中心城市建設重點項目,投資66.1億元推進里運河以東片區改造、南門大街老宅更新等工程,完成保交房任務,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加快排水河道、管網的建設和改造,計劃2026年實施新一支渠綜合整治工程、新路斗渠及圩河綜合治理工程、南支河綜合治理工程、烏沙干渠二支渠排澇提升工程等項目,構建科學、高效、完善的防汛排澇體系;統籌老城改造提質和新城功能完備,因地制宜補齊綠地、停車位、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短板,抓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動養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擴容提質、均衡普惠。
推動民生建設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是牽動億萬家庭的民生關切。該區將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開展“春風行動”等招聘活動,城鎮新增就業5300人以上。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醫保全民參保覆蓋面,惠及更多老年群體。推進農村互助睦鄰點建設,關愛留守兒童、困境老人,讓民生溫度直達群眾心坎,推進縣中振興計劃,爭創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創新社會治理,筑牢平安防線。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開展“廠中廠”、燃氣安全等專項整治,堅決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
目標令人向往,藍圖催人奮進。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確立了破浪前行的新航標,該區將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淮安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