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清江浦區聚焦新業態領域法律服務痛點、難點,創新推動服務模式“三個轉變”,為新業態健康發展筑牢法治基石。
一是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供給多維法律服務解難題。清江浦區摒棄傳統集中普惠式普法模式,以需求為導向優化服務。通過發放《新業態就業群體法治素養觀測調查問卷》、召開法律服務懇談會,系統收集配送員等群體在法律知識獲取、權益維護方面的需求,建立并動態更新“需求清單”。在此基礎上,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化普法服務體系:線下依托新業態服務驛站,為各站點配備分類齊全的“法治讀書角”,方便騎手休憩時查閱學習;線上利用騎手專屬微信群,定期推送新業態典型案例解讀、維權指引,實時響應法律咨詢,同步提供人民調解申請、法律援助對接等“一站式”服務,打造“指尖上的普法加油站與法律服務站”。自驛站運行以來,結合騎手間隙,圍繞需求集中領域開展普法講座、咨詢等活動26場次,覆蓋從業者2000余人次,發放宣傳手冊、服務卡4000余份,贈送“法治禮包”300余份,精準化法律服務成效顯著。
二是從“單向輸出”到“雙向奔赴”,提升基層共治效能聚合力。該區司法局主動聯動轄區社區,重點推進“騎手友好社區”建設。針對騎手日常配送中面臨的進門難、找路難等痛點,通過與社區協同優化通行流程、完善指引標識等方式,切實縮短騎手送餐時長,從源頭減少因延遲送餐引發的服務糾紛,保障騎手配送效率與權益。針對無活動場所的平臺站點,無償開放“愛騎之家”活動室,供其召開每日工作例會,緩解場地緊張難題。寒暑假期間,該區司法局聯合大學生志愿者開設“未成年子女托管班”,每周三次在驛站為無人照管的騎手子女提供學業輔導與照管服務。同時,與平臺站長及活躍騎手建立重點對接,號召其參與“愛騎之家”共建,發展為普法志愿者或流動網格員,鼓勵發揮“流動哨兵”作用,將送餐中發現的安全隱患、矛盾線索上報“愛騎之家”,推動新就業群體從“服務對象”向“治理力量”轉變。截至目前,已上報環境衛生、交通亂象、安全隱患等線索30余條。
三是從“保障權益”到“鋪路架橋”,拓寬職業發展道路強賦能。清江浦區依托“愛騎之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安全法規教育和心理健康講座,提升騎手綜合素養與社會適應能力。聯合人社部門、人才市場開展職業指導和學歷補貼政策宣講,對有學歷提升意向的騎手提供現場指導、講解補貼標準。開設針對騎手的定制化課程,涵蓋物流管理、客戶服務、應急處理等實用技能,推動騎手由“送外賣”向“懂管理、會運營”轉變,定期發布優質崗位招聘信息,提供轉崗支持,助力騎手向多元化職業方向發展。為有創業意向、創業項目的騎手提供創業培訓與財務指導,幫助規劃資金、降低風險。建立騎手職業成長檔案,跟蹤記錄騎手的學習進展和職業變化,為騎手提供個性化的職業發展建議和規劃。截至目前,已有16名騎手提交了學歷提升申請,幫助3名騎手轉為平臺站點運營崗,為32名騎手已建立騎手成長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