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安區立足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將防范非法金融活動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防范化解非法金融風險提供有力支撐。
構建三大網格,夯實工作基礎。建立行政區域網格。將城區劃分成18個網格,將鎮街劃分成26個網格,明確城區網格員54人、鎮街網格員78人、村居網格員338人。建立行業管理網格。圍繞重點領域,強化歸口管理和行業推動,公安、市場監管部門分別負責城區、鎮街的“掃街”“掃樓”工作,城管部門牽頭負責“掃單”工作,網信部門負責“掃網”工作,教體部門負責“掃校”工作,組建了由420名重點部門業務人員組成的網格員隊伍。建立金融領域網格。建立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營業網點和場所的金融系統網格,整合統籌96名金融網格員,重點監測全區84個銀行網點300米范圍內的非法金融活動,開展客戶核查、內部排查、周邊巡查等工作。
借助網格體系,豐富宣傳方式。集中宣傳強聲勢。抓住節假日和集中宣傳月契機,在超市、廣場、銀行網點等人流密集區域,發放宣傳資料、擺放宣傳展板、派送宣傳品,營造濃厚的防范非法金融風險氛圍。定向宣傳提效果。發揮網格員生活、工作在一線的優勢,對社區居民開展進家入戶宣傳,將防范非法金融教育融入樓宇文化,制作LED智能感應防非標語和防非宣傳展板張貼到小區。對大中專學生,結合學生誠信教育,通過倡議書、知識競賽、防范非法集資宣講進校園等活動,增強廣大師生對非法集資活動的辨別能力。
推動網格管理,深入風險排查。定期開展“五掃”行動,動態監測“7+4”類企業,密切關注老年人、學生等群體。組織現場排查分隊,上門排查重點名錄庫企業123戶,發現存在涉嫌非法集資行為的企業7家以及違規設點交易場所2家,理出重點關注企業21家。深入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校園周邊等,現場核查涉及“金融”等字樣店牌店招的線下門店111家。發動社區、村居網格員清理樓宇、小區、街上的“應急貸款”“民間借貸”等非法小廣告,檢查各類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28家。
依托網格化管理,推進聯動處置機制。通過召開防非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性質研判,并確定牽頭單位及處置意見。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將相關主體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責令整改或吊銷營業執照;金融監管部門牽頭組織銀行機構監測賬戶資金異動情況,依法依規停止支付清算;城管部門負責及時拆除非法金融門店的門牌店招;公安機關負責及時介入處置風險充分暴露、主觀惡意明顯且不主動整改的情形;政法部門及所在鎮街則負責做好立案后的資產處置、資金清退和人員穩控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交辦拆除38處非法金融門店的店牌店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