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淮安市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專題 媒體視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安稅務系統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落實省局黨委和市委市政府優化稅收營商環境部署要求,推便民之舉、施利民之策,奮力推進稅費服務創新,著力營造更優營商環境。十年間,系統上下勠力同心,步步為營,走出了一條服務納稅人繳費人的便民之路。
觀念更新,服務理念迭代升級。全市稅務系統秉承“以納稅人繳費人為中心”理念,結合納稅人繳費人的新需求、新期盼,做到從思想上破題,推動稅費管理服務理念的全方位升級,切實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這十年,淮安稅務緊跟時代潮流,持續更新服務理念、優化服務制度,與時俱進、高效便捷是我最深刻的感受。”江蘇施塔德電梯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陳艾高表示。
——“線下辦理”向“智慧辦稅”轉變。十年來,從“一廳通辦”到“一窗通辦”,再到“全市通辦”“網上通辦”,是淮安市局貫徹“網上辦、掌上辦、移動辦”理念,對便利服務的不懈追求。全省首家無廳辦稅(智慧稅務)體驗區實體化運作,打破線上線下、征納兩端間壁壘;配備3400余臺自助繳費終端,30分鐘辦稅繳費便利圈初步形成;“淮稅通”征納溝通平臺搭建二百余個實時溝通交流群,“小淮說稅”政策網絡直播觀看人數超20萬次,實現“7×24”小時稅費服務;“四個中心”為主要特征的12366智能服務平臺功能性能全面升級;85%以上的城鄉居民、靈活就業人員學會使用支付寶、微信、“i淮安”APP在線繳納社保費;“江蘇稅務”APP累計企業、個體覆蓋率均居全省前列,全程網上辦事項占比達90%以上。
——“共性服務”向“精細服務”轉變。兩辦《意見》將精細服務作為主要內容之一,明確提出要“積極推行智能型個性化服務”。十年來,淮安市局圍繞納稅人繳費人多元化、深層次服務需要,推動稅費服務由無差別向精細化、智能化、個性化轉變。在對納稅人繳費人分類標簽畫像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首問負責、容缺受理、首違不罰等制度,優化完善適合不同群體納稅人的服務措施,不斷提升稅收政策確定性服務水平,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更有速度、更有溫度的服務。
——“單兵作戰”向“協同聯動”轉變。協同配合、同向發力是稅費服務不斷創新、水平不斷提升的有力保障。十年來,淮安市局主動將優化稅費服務境融入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棋局”,加強和銀保監和銀行等部門的協作,落實“銀稅互動”守信激勵措施,用信用資金為企業紓困解難;加強和市工商聯、市臺辦等部門的協作,組成服務聯合體,為企業提供更加全面、更加立體的服務;加強和不動產登記部門的協作,探索不動產登記全流程網上辦稅模式;加強和人行、海關、公安等部門的協作,嚴厲打擊騙取退稅等違法行為,維護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改革創新,服務舉措便捷優化。十年來,全市稅務系統從行動上解題,大刀闊斧推改革,以“構建優質便捷的稅費服務體系”為目標,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納稅人繳費人“急難愁盼”問題,力爭實現稅收營商環境評價和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雙提升”。
2017年,全面優化辦稅流程及現場管理,探索實施“綜合窗口”,辦稅繳費更加規范高效;2018年,大力推進線上辦稅,非接觸式服務辦理率位居全省前列;2019年,積極推廣業務“套餐化”辦理,推動原國地稅7大類100余項稅費業務實現“一廳通辦、最多跑一次”;2020年,聚焦稅收營商環境最佳體驗區建設,出臺優化稅收營商環境30條,不斷提升辦稅繳費便利化水平。
“這十年,辦稅繳費越來越方便,稅務部門堅持改革創新,各項服務舉措始終走在時代前沿,智能咨詢、刷臉支付等技術我們都第一時間在辦稅中親身體驗。”江蘇蘇鹽井神股份有限財務負責人王燕山表示。
2021年以來,市局新一屆黨委班子聚焦進一步深化征管改革和省局“50條”要求,以“一體統籌”為主攻點,大力推行稅費服務新體系建設,連續三年獲得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先進集體。
——“稅費服務事項一體化整合”化解堵點。聚焦“零跑動”要求,2021年9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實施稅費服務專業職能一體化整合,在全市范圍將發票票種(票量)核定等32項稅費服務事項前移至納服機構,實施后,市局三分局累計受理稅費服務業務9.88萬余件,89.49%當場辦結,單項業務平均耗時由原需要1-2天縮至15分鐘,做到“一口進、一口出”“一件事、一次辦、一次成”。
——“淮稅通·安心辦”納服品牌激發活力。以“辦稅通暢、在淮安心”為品牌愿景,推出五大類40項服務產品,構建形成了集宣傳咨詢、辦稅繳費、需求響應、社會協作、權益保護于一體的服務體系,并聘請百名稅費體驗師深度體驗,進一步豐富完善產品服務。納稅服務品牌獲全市創新創優項目一等獎,獲得納稅人繳費人的一致好評,創新做法得到總局省局領導的批示肯定。
——“便民辦稅春風行動”落地生根。連續9年扎實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結合淮安稅費服務實際,因地制宜開展“春雨潤苗”“稅事惠民”“智稅便民”“稅務體檢”等專項行動,落實全市通辦、紅利賬單等百余項服務舉措,增強小微企業發展信心,激發專精特新“小巨人”發展活力,促進中大企業發展穩健,讓便民辦稅春風吹進納稅人繳費人心田。
成效出新,服務發展高效有力。十年來,全市稅務系統清楚認識到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落實市委市政府“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上答題,將稅收營商環境的迭代更新、提檔升級,轉化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有力支撐。
——“3+”助力支柱性產業項目建設。十年來,淮安市局充分認識到重特大產業項目在經濟發展中的“壓艙石”作用,在“加速度”和“提質效”上精準發力,創新打造“走訪問需+快速響應”“周期輔導+個性服務”“提示提醒+辦稅指南”3+重特大產業項目全生命周期稅收組合套餐服務,持續提升服務層次水平,助力項目快建設、企業快發展。
今年1-8月,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全市重大產業項目企業開票收入540.9億元,同比增長13.96%,展現出良好的生產經營活力,為推動經濟社會實現跨越趕超積蓄新勢能。
“稅務部門是第一家主動上門服務的政府部門,主動為項目提供了多次周到的服務。”中天鋼鐵集團202億元項目在淮順利落地,常務副總指揮盛榮生高度評價稅務部門的服務效率。
——退稅減稅降費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擔當作為暖人心,退稅減稅助臺企”愛之澍環保產業發展(淮安)有限公司為淮安稅務送來錦旗,退稅減稅好做法在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獲點贊。
近年來,減稅降費成為國家財稅政策的主旋律,從宏觀“降稅負”到微觀“降成本”,每一項舉措年年加力、步步擴圍、層層遞進,全市稅務部門以實實在在的硬舉措,確保了各項惠企利民的政策在淮落地生根。十年間,稅收減免678億元,尤其是今年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以來,全市減稅退稅緩稅緩費合計101.5億元。“退稅減稅為企業發展激活了新動能,今年以來我們共獲得退稅資金8500萬,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增強了研發投入的信心。”淮安澳洋順昌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王玉杰表示,“退稅減稅政策幫助我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下半年,隨著政策回補效應的進一步顯現,企業預計將實現稅收1600萬,為助力地方經濟復蘇作出自己的貢獻。”政策的高效落實充分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穩住了全市經濟大盤,史志軍市長批示肯定留抵退稅工作:市稅務部門積極作為,措施有力,成效明顯!
——“以稅咨政”當好決策“助推器”。十年來,淮安市局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稅收運行、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大戰略和重點產業建設、優惠政策落實等主題進行跟蹤分析,向市委市政府定期編報稅收快報、稅收專報,不斷提高輔助決策、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2021年,全市稅務系統共報送各類分析專報99篇,獲得各級領導批示26條;2022年以來,市級稅務系統已報送40余篇,累計獲得各級領導批示20余次,不斷拓展稅收營商環境建設的廣度和深度,全市稅收分析工作得到史志軍市長批示肯定。